南瓜魔域私服刚开一秒香港火灾44人遇难,279人失联,有关最新的消息和分析

27日凌晨,南瓜魔域私服刚开一秒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,现场火情已经基本受控。李家超说,火灾造成至少36人遇难,279人失联。

根据最新的消息,火灾遇难人数已经上升到44人,还有62人受伤。

图片

昨晚和今天,屯哥一直在关注这次火灾,和新京报、三联生活周刊等有关媒体记者也聊了一些相关话题。

现在大概地整理了一下,供大家分析火灾做个参考吧。

1、火灾为什么发展和蔓延得这么快?

通过对多方信息的收集分析,屯哥认为大概有四条主要原因。

一是,正在维修的大楼外面全是竹制脚手架和可燃的防护网,这些可燃甚至是易燃材料燃烧速度快,且与原建筑墙体形成空腔,会有烟囱效应,加速火灾向上蔓延;

二是,香港近期风大,大风会助长火势,并且将火吹到相邻建筑,引发火烧连营;

三是,这几栋楼的建筑结构中,有多个凹槽,这些结构也会带来烟囱效应,是容易引起火灾向上蔓延的。

图片

这些楼的基本架构是每个单元8户,核心筒构造,中间是3部电梯和防烟楼梯间,4个画圆圈处从下向上形成了凹槽结构,会有烟囱效应,火灾刚发生时的视频截图可以看到,火就是顺着这个凹槽向上蔓延的。

图片

四是,缺乏控制外立面火灾的手段。香港消防配备的消防车辆,能够喷射的高度大多在30-50米之内,据了解,香港最高的钢梯车是54米,但数量不多。这和香港当地的道路有很大关系,大型消防车无法通行和停放作业,并且大车的供水也是个很大问题。

2、为什么人员伤亡这么多?

火灾发生在白天,年轻人多去上班了,在家的多数是老人和小孩,避险能力差。由于火灾发展速度快,并且烧破家中窗户玻璃进入户内,老人反应不够,行动不便,不能从楼梯疏散等多种因素,导致伤亡和失联人员众多。

3、灭火为什么这么艰难,怎么才能快速灭火?

影响灭火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条:

一是,现场道路条件有限,消防车难以大量进入,我们看到在外面路上停有很多消防车,就是这个原因;

二是,7栋高层住宅楼几乎同时燃烧,飞火和各种掉落物非常多,消防车和消防员难以靠近实施灭火;

图片

三是,楼内有太多户发生了燃烧,面对这么大数量的着火单位(户),消防员进入内攻的话,必须要有水带、空呼等配套设备,并且要保证水的供给,而这些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做到的,因此在外立面燃烧物烧完之后,进入了多户的户内燃烧阶段,消防员只能先进入低楼层逐户灭火、救人,对高楼层的火无能为力。

面对这样复杂和极大规模的火灾,没有快速灭火的办法。只能分工组织,逐栋自下而上灭火和搜救。

图片

4、建筑脚手架为什么要用竹制,防护网为啥不用阻燃材料?

具体原因是什么不太清楚,有人说是历史原因,在香港已经习惯了竹制脚手架,并且防护网并未要求阻燃。

图片

网上传出一份材料,是这栋楼大修期间,有人担心防护网(棚网)起火并投诉到香港劳工处,劳工处进行了回复,如下:

图片

另据媒体消息: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理事长周思杰表示,按照法例规定,大厦维修外墙的棚网,需要具备阻燃功能,一般而言承办商需要每隔一个月检查一次,确保棚网上的阻燃剂未失效。

所以,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,还要等火灾之后的调查。

5、类似的火灾中,建筑内的人员如何求生?

屯哥反复考虑,这种情况确实比较极端,在历史发生的居民楼火灾中,上海教师公寓、伦敦格林费尔塔、南京高层住宅楼三起火灾与此有相似之处,都是全楼燃烧,外立面燃烧和户内燃烧同时兼有。

图片

我们知道如果家中起火,人是可以通过楼梯向下疏散的,前提是楼梯间没有或少有烟气。但是多户(几乎)同时过火,并且疏散人员在逃生时打开了户门,导致烟气进入楼梯间,这时候就会出现两难选择:在家里吧,家里起火了,没人来救(因为起火的户太多,消防员无力救援),固守不行;出门逃生吧,楼梯间有烟,会死在楼梯间里。

屯哥给出的方案是这样的,仅供参考:

一是,要关闭门窗控制烟火蔓延

这种火它是从外部燃烧的,并且形成了全楼蔓延型的火灾,因此会有火烧入户内(通过玻璃窗户)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在家中躲避会有较大风险,因此要及时关闭家中迎火面的门窗,阻挡火势(火和烟气)蔓延。如果选择了出门逃生,在出门之后,要关闭户门,进入楼梯间后要关闭楼梯间的防火门,防止家中过火后烟气向户外的楼梯间蔓延,导致楼梯间不能使用(楼梯间有烟,逃生的话易导致伤亡)。

二是,不能疏散的人员,要选择合适的房间固守待援

分析了一下,这次火灾发生在白天,那么在家中的多是老人和孩子,行动力差,走楼梯疏散的话有些人可能做不到。

针对这种情况,那么就要选择一个过火可能最小的房间,把门关好,在里面等待消防救援,在此期间,要采取一些防烟措施,并打火警电话告诉消防队自己的明确位置。

2025-11-28 21:14 点击量:5